自主都更補助第一桶金580萬 中央明年有望加碼獎勵
定期收到快訊?加入安信line@
不用分容積 地主自組更新也能改建
所謂「自主都更」,是讓房地所有權人不再被動等待建商提案,而能與建築經理公司合作,由後者提供營造、金融與行政流程上的專業支援,地主不必出大筆費用,也不用與建商分容積,就能更新老屋、換得更大的使用空間。
內政部亦將修法簡化行政流程與權利變換,並考慮設立專法,讓自主都更產業化、專業化,民眾也能有更可信賴的合作對象。
台北市政府提供自主都更第一桶金,合計最高達580萬元,圖為北市老舊公寓。圖/台北市都市更新處
第一桶金來自地方 最高補助可達580萬
不過,對多數民眾而言,自主都更從何開始、第一筆資金哪裡來,始終是不小的門檻。台北市都市更新處處長詹育齊指出,針對自行成立都市更新會實施都市更新的社區,經市府同意籌組並核准立案後,可依辦理階段向本市都市更新處申請費用補助。
補助項目包含兩階段:設立都市更新會時最高補助80萬元,擬具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或權利變換計畫時,分別補助最高250萬元,每基地合計最高可達580萬元,以協助社區順利推動更新作業。
「補助金額依照各階段進度分批核撥。更新單元為完整街廓或面積在3,000平方公尺(約907坪)以上者,第1項各款補助上限各得提高20%。」詹育齊補充。而這筆「第一桶金」可用於規劃設計、法令顧問、財務估算等前期準備,減輕社區整合初期的資金壓力。
定期收到快訊?加入安信line@
台北市自主都更流程。圖/台北市都市更新處
法令繁雜民眾卻步 地方助民跨出第一步
然而,補助之外,「資訊落差」才是多數社區跨不出第一步的原因。許多社區雖有更新意願,卻因不熟悉法規、流程而裹足不前。詹育齊指出,都市更新涉及的法條多如牛毛,從都市更新條例、財務規定到權利變換流程,對一般民眾而言門檻極高,「很多人光是面對建商主動登門,就因為不懂法律、不確定權益而害怕簽約」。
為了降低這道心理門檻,台北市府提供了免費的「都市再生學苑」課程與法令說明會,手把手教民眾理解流程、釐清法規,並協助籌組更新會、申請補助,讓社區不必一開始就倉促與建商談判,也能自己掌握改建的主導權。
專業建經助攻 自主更新走得更穩
不僅如此,卓榮泰補充,政府的目標是希望透過管理機構法制化,掃除民眾過去心理陰霾,意即將建築經理公司納入正規體系,讓民眾可以託付給合法、有證照的專業團隊,未來建經公司可望成為自主都更的重要推手。
安信建經總經理張峰榮接受《住展》專訪時表示,過去許多社區在成立更新會後,會選擇委託專業建經團隊協助,藉由專業團隊的介入,能讓地主不必依賴建商,「多分容積、掌握主導權」的理想真正落地,大幅提高自主都更的成功率,讓更多老舊社區得以透過自力更新完成翻新。
從北市府最高580萬的補助與免費課程,到中央規劃中的加碼獎勵,這筆「第一桶金」不僅減輕了民眾起步的負擔,也為未來的城市更新開啟更多可能。
媒體報導:
【2025-10-16 住展雜誌-張總訪談】
【2025-10-16 Yahoo新聞】